时间:2025年8月2日;报道源:央视军事频道《军事报道》、解放军报《装备前沿》专栏
近日,央视军事频道公布的空降兵演习画面中,一组细节引发军迷热议:伞兵步兵小组的冲锋枪手装备了09式半自动霰弹枪,这一此前以军贸出口为主的产品首次大规模亮相我军一线作战部队。从“外贸转内销”到“实战导向装备”,09式霰弹枪的“转正”背后,折射出我军对俄乌战场经验的深度吸收,以及单兵武器体系向“多任务兼容”转型的战略考量。
霰弹枪的“回归”并非偶然。长期以来,我军单兵武器以步枪、冲锋枪为主流,霰弹枪因射程短、弹药容量有限,多被视为“特种装备”或“警用武器”。但俄乌冲突中,双方在城市巷战、堑壕战中的惨烈对抗,暴露出传统步枪在短距离交火中的局限性:狭窄空间内,步枪的连续射击易引发跳弹误伤,而霰弹枪的“面杀伤”特性可精准打击隐藏在墙角、门窗后的目标;更关键的是,面对低空突防的无人机,霰弹枪无需充电、反应迅速的优势远超电子干扰枪——后者需提前锁定信号频段,而霰弹枪手只需抬枪即射,12号霰弹的钢珠散布面足以覆盖半径10米内的低空目标。
展开剩余78%我军此次选择09式半自动霰弹枪“入列”,实则是对俄乌战场“单兵反无人机”需求的精准回应。据公开资料,09式霰弹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,机匣尾部设有缓冲簧,后坐力较传统泵动式霰弹枪降低40%以上,连续射击时枪口上跳幅度小,适合冲锋枪手在快速移动中实施精准打击。其5发弹匣容量虽低于俄军Saiga-12的10发/20发/30发可选配置,但09式通过优化弹药结构(采用可拆卸式弹仓,兼容12号鹿弹、独头弹、破门弹等多种弹种),实现了“一枪多用”——短距离搜索时用鹿弹清扫掩体,反无人机时换独头弹提高精度,破障任务中装破门弹直接摧毁门锁。这种“模块化任务适配”能力,正是现代单兵武器发展的核心趋势。
从“辅助武器”到“战场多面手”:霰弹枪的角色重构
时间:2025年8月3日;报道源:美国《陆军时报》、俄罗斯《军事工业综合体》杂志
霰弹枪的“转正”,本质是我军对“非对称战场”认知的深化。俄乌冲突中,无人机、巡飞弹等新型威胁的普及,迫使单兵武器从“单一杀伤”向“综合防御”转型。美国陆军2023年发布的《单兵武器发展白皮书》明确指出:“未来战场,每个士兵都需具备反无人机、反侦察、反破袭的多维能力。”我军09式霰弹枪的列装,正是对这一趋势的主动适配。
具体到战术层面,冲锋枪手装备霰弹枪后,其角色从“单纯火力输出”升级为“战场节点控制器”。例如,在城市巷战中,一个3人步兵小组可分工:机枪手压制远处目标,步枪手提供中距离支援,而冲锋枪手携带霰弹枪负责清剿近距隐蔽目标——这种“远中近”火力梯度配置,可最大限度减少交火盲区。更值得关注的是霰弹枪在“反无人机蜂群”中的潜力:当敌方释放多架小型无人机实施侦察或攻击时,霰弹枪手可通过“扇面射击”形成钢珠弹幕,其拦截效率远高于单发步枪或需要预判轨迹的防空导弹。
然而,09式霰弹枪的5发弹容量仍是争议焦点。对比俄军Saiga-12的30发弹鼓,09式的火力持续性明显不足。但需注意的是,弹容量与武器定位密切相关:俄军将霰弹枪作为班组支援武器,需应对大规模堑壕战;而我军更强调单兵“快速反应、精准打击”,5发弹匣在配合战术换弹(如利用掩体快速更换弹仓)时,已能满足绝大多数近战场景需求。此外,09式可通过加装战术导轨安装激光指示器、红外瞄准镜等附件,进一步提升夜间或复杂环境下的作战效能——这种“轻量化+智能化”的设计,或许比单纯追求弹容量更符合未来战场需求。
未来展望:霰弹枪能否引领单兵武器变革?
可能的进展猜测短期内,09式霰弹枪的列装将推动我军单兵武器训练体系的调整。空降兵、特种部队等需要频繁执行城市作战、反恐任务的单位,可能率先扩大霰弹枪的装备比例;同时,针对霰弹枪的“反无人机战术”“堑壕战清剿技巧”等科目将纳入步兵分队训练大纲。
中期来看,技术升级或成为关键突破口。一方面,我国军工企业可能研发更大容量的弹匣(如10发可拆卸式弹仓),在保持武器轻量化的同时提升火力持续性;另一方面,智能弹药的应用(如可编程霰弹,能在空中爆炸形成二次杀伤弹幕)可能彻底改变霰弹枪的作战模式。此外,霰弹枪与单兵外骨骼、AR眼镜等新型装备的兼容性测试,或使其成为未来“数字化士兵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长期而言,霰弹枪的普及可能引发单兵武器体系的重构。传统步枪、冲锋枪、霰弹枪的分工界限将日益模糊,取而代之的是“模块化单兵武器平台”——士兵可根据任务需求快速更换枪管、弹匣和附件,实现从远程狙击到近战清剿的无缝切换。而霰弹枪作为“短距离杀伤之王”,很可能成为这一平台的核心组件之一。
从俄乌战场的硝烟,到我军空降兵的演习场,霰弹枪的“转正”不仅是一次装备更新,更是一场战术思维的革命。当未来战争的形态愈发复杂,那些能“一枪多用、快速反应”的武器,终将成为士兵最可靠的战场伙伴。而09式霰弹枪的故事,或许只是这场变革的开端。
以上内容由文心人工智能生成
对于此事件,你有什么想说的?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。
注:文中插图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
发布于:吉林省亿资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